
江南体育,江南体育平台,江南体育app下载,江南体育注册,足球竞彩,篮球竞猜,体育投注平台
一水一世界,滴水见真章。一滴水折射着理念之变、机制之变、面貌之变。“十四五”收官之际,浙江省水利厅联合浙江日报开设“一滴水的72变”专题第三季,回溯5年征程,从这滴水的光华中,看见浙江水利事业的精彩蝶变。第二期,我们来看幸福河湖如何赋能“强城”“兴村”“融合”,书写人水和谐的时代新篇。
浙江之名,因水而生,人与水的对话绵延千年。进入“十四五”时期,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从追求水清岸绿的“生态颜值”,迈向创造可感可及的“幸福价值”。
漫步安吉浒溪畔,滨水露营基地的休闲气息与远处写字楼的现代风貌相映成趣。随着国家幸福河湖项目落户,浒溪通过系统治理带动城市框架向西延伸,32公里滨水绿道串联起教科文新区、数字产业园区,吸引39家新经济企业入驻,城区面积从不足4平方公里扩展至33平方公里。
这正是浙江推进“幸福母亲河”建设的生动实践。母亲河作为与城市发展相依相存的生命线,在支撑“县城—中心镇—重点村”发展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在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,浙江以“幸福母亲河”为抓手,通过系统实施堤防提标、生态修复与滨水空间重塑,打造县域发展的活力纽带。
在龙游,立足共同富裕大场景,灵山港沿线形成梯次布局的产业带。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商埠繁华,优质水资源吸引伊利、李子园等9家绿色食品企业入驻,整条发展轴因水而活、因水而兴,让“旧城”书写出“新故事”。
目前,全省已建成65条各具特色的“幸福母亲河”。它们如跃动的动脉,重新定义城市价值,让发展因水而兴、生活因水而美。
绿树村边合,碧水门前绕。浙江大多数村庄依水而建,江河湖库与百姓幸福感紧密相连。以水系连通为笔,万千乡村正书写精彩蝶变。
在建德,新叶古村与上吴方村的17口池塘水渠相连,清波映照明清古建,尽显江南韵味;在景宁,依山打造的“水岸、山间、云顶”治理版图,吸引“那云·天空之城”等项目落地,让畲乡百姓在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;在天台,水系连通终结孤河断流,安科村民宿、塔后村舞台、三新村农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。
幸福的故事更在百姓生活中绽放。浙江创新推进“15分钟亲水圈”建设,让幸福触手可及。
夏日,金华市浦江县大畈乡,上河村的水上卡丁船破浪疾驰,夏明村亲水营地泼水狂欢,大姑源水上天幕风情别致……浦江全域开展“15分钟亲水圈”建设,38条亲水游线余个亲水圈,推动滨水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。
截至目前,全省建成城乡亲水节点1400余个,“15分钟亲水圈”覆盖率88%,惠及1.7万个村庄(社区)。星罗棋布的亲水空间,将城市居民引向田园,也将乡村风光送入都市。
幸福河湖的魅力,还在于打破传统治理模式,开创“河湖+”融合发展新路径。与城乡融合注重空间整合不同的是,“河湖+”更强调功能叠加和价值重构,让河湖资源价值在多维度释放。
融合进百姓生活,绿水青山成了最直接的“幸福资本”。衢江芝溪沿岸,老百姓开起主题民宿、文创体验等各类特色业态,3000多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增收。
融合成各色产业,优质水资源与文化、体育等深度结合,催生出各类产业。诸暨围绕“西施”文化IP,创新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。6.6公里浣纱江水上游线,串联西施殿、四眼井等20余处历史遗存,实现“一江两岸”水安全、生态保护和文化活化三位一体升级,让江河承载文化、彰显价值。
融合出区域经济,好水能引来好项目,清流也能变成“现金流”。文成县以水为媒集聚水制品企业,吸引年产7000万箱的华润怡宝生产基地落地,未来三年水制品产值年均可增长30%;曾经鲜有人至的金华金漪湖,吸引53家高精尖企业相继落位,实现生态颜值与发展产值的双赢。
融合为发展资本,良好水生态可以作为标的,依托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,让绿水青山直接“变现”。开化马金溪、德清洛舍漾水利风景区通过经营权交易,将河湖水域空间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,真正实现“颜值变价值”。
从守护安全底线到营造宜居环境,从激活生态潜力到创造富民价值,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生动诠释,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之江大地的鲜活实践。如今的河湖,不仅仅是美丽风景,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、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载体。
日前,浙江出台《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,勾勒“水安人聚、水秀景美、水活业兴、水润民富”的时代画卷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浙江将继续聚焦“强城、兴村、融合”三大篇章,实施十项重点任务,持续擦亮“浙里河湖、流淌幸福”金名片,点亮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